上海專業(yè)翻譯公司
立即在線咨詢
歡迎資深譯員加項目QQ
JS導航效果
|
|
|
口譯筆記法指點迷津
發(fā)起人:eging  回復數(shù):0  瀏覽數(shù):5455  最后更新:2018/4/13 8:45:27 by eging

發(fā)表新帖  帖子排序:
2018/4/13 8:45:26
eging





角  色:管理員
發(fā) 帖 數(shù):3730
注冊時間:2015/6/5
口譯筆記法指點迷津
      在微博和空間里,很多人向我詢問過與交傳筆記法有關的問題,我整理了幾個比較典型的,將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分享一下。

  意群的劃分。為什么要劃分意群以及如何劃分是同學們問得比較多的問題。在我看來,劃分意群主要是為了理清句子的邏輯線索,便于解讀筆記和尋找合適的表達方式。我在初學筆記法的時候就養(yǎng)成了隨手畫豎線分割意群的習慣,一方面是老師的要求,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確實從邏輯整理中獲益匪淺。例如某個演講者滔滔不絕地講了5分鐘,假設你不劃分意群,把所有的內(nèi)容都橫向記在一起,回過頭來解讀筆記時,就會感到很困惑,不知這么多擠在一起的內(nèi)容和符號到底表達的是什么意思。意群的劃分沒有固定要求和標準,只要你感覺一層完整的意思傳達出來了,就可以畫一道豎線或另起一行表示完結。我個人的習慣是筆記只記名詞(主語和賓語),動詞大多數(shù)用箭頭、符號來表示,然后運用固定搭配和邏輯順序整理出完整的信息。如“我十分高興來此參會”這句話,我只記“我”(I)、“高興”(笑臉符號)和“會議”(⊙)的符號,然后用一個向右的箭頭表示“來”的意思。這句話要單獨占一行,每個名詞都用豎線間隔開來。這就是我劃分邏輯和意群的方式。又比如,“我出生在一個富裕人家,但我并不快樂”這句話,我可能要分兩行來記,頭一行記“我”、“富”(rich)、“家”(家的偏旁“寶蓋頭”)的符號,第二行記“b(but,表示轉(zhuǎn)折)”和“哭臉”,然后用短期記憶和邏輯串出整個句子。當然,筆記法見仁見智,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不一定按照我的習慣去做。

  符號化還是文字化。很多初學筆記者看到教材或資深譯員用各種符號來做記錄,心里羨慕得很,恨不得將一切都符號化、密碼化。有人甚至回家自己發(fā)明了上百個不同的符號,結果睡醒一覺什么都記不住。這就陷入了一種誤區(qū)。有經(jīng)驗的口譯員知道,每一場會議都會遇到不同內(nèi)容、專有詞匯等,這些不是一兩個符號能解決的。與其當時現(xiàn)場苦想符號,不如隨手用文字(中文或英文均可,只要自己能看懂)記下來并調(diào)動短期記憶和背景知識。我建議大家只記住30-50個常用符號就好,剩下的東西可以臨場隨意發(fā)揮,怎么順手怎么記,只要自己能看懂并翻譯出來,就是勝利。至于這些符號,后面我推薦教材時會介紹。

  筆記還是腦記。有些筆記法學了1-2個月、初步掌握要領的同學聽到音頻就興奮,恨不得像錄音機一樣“逐字記錄”,密密麻麻寫了一大堆,最后要么辨別不出自己寫的東西,要么沒有時間理清邏輯、思考表達方式。還有些人走向另一個極端,因為筆記法不熟,什么都用腦子記,有些專有詞匯、數(shù)字、長句或比較復雜的內(nèi)容,因為記憶負荷太大記不下來,同時也沒動筆,最后不知說什么好。其實腦記為主還是筆記為主沒有定論,但是腦記為主不代表不需動筆,筆記為主不代表“逐字記錄”。筆記法只是個輔助工具,幫助譯員回憶演講者所傳達的內(nèi)容,同時爭取利用這段時間差理清邏輯、找出譯法。如果為了記筆記而記筆記(note-taking for the sake of note-taking),那無異于本末倒置。一般而言,年輕翻譯、短期記憶力不強、筆記法較嫻熟、手頭較快的譯員比較傾向于筆記為主;年長譯員、短期記憶力很強、筆記法不太嫻熟或懶得多動筆的譯員比較傾向于腦記為主。但無論哪種譯員,在聽到數(shù)字、專有名詞或演講者“一二三”地羅列要點時,都會動筆記下來。

  關于專門教授口譯筆記法的書,我推薦武漢大學吳鐘明老師的《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(zhàn)指導》,紅色封皮,附帶音頻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是第二版了。里面有常用筆記符號,專有名詞縮寫,還有帶筆記法指點的單句、段落和篇章。我非常喜歡這本書,在教學時也用它做教材?,F(xiàn)在市面上還有林超倫、朱彤等人的書,有些也配筆記法,大家可以參考。

  最后需要說明一點,口譯筆記法并不等于專業(yè)速記,它只是提示譯員完成現(xiàn)場口譯,具有很強的時效性(即某場口譯過后,這些符號可能馬上失去其作用和價值)。因此如果有人找學過口譯筆記法的你做專業(yè)速記,最好還是三思而后行?! ≡谖⒉┖涂臻g里,很多人向我詢問過與交傳筆記法有關的問題,我整理了幾個比較典型的,將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分享一下。

  意群的劃分。為什么要劃分意群以及如何劃分是同學們問得比較多的問題。在我看來,劃分意群主要是為了理清句子的邏輯線索,便于解讀筆記和尋找合適的表達方式。我在初學筆記法的時候就養(yǎng)成了隨手畫豎線分割意群的習慣,一方面是老師的要求,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確實從邏輯整理中獲益匪淺。例如某個演講者滔滔不絕地講了5分鐘,假設你不劃分意群,把所有的內(nèi)容都橫向記在一起,回過頭來解讀筆記時,就會感到很困惑,不知這么多擠在一起的內(nèi)容和符號到底表達的是什么意思。意群的劃分沒有固定要求和標準,只要你感覺一層完整的意思傳達出來了,就可以畫一道豎線或另起一行表示完結。我個人的習慣是筆記只記名詞(主語和賓語),動詞大多數(shù)用箭頭、符號來表示,然后運用固定搭配和邏輯順序整理出完整的信息。如“我十分高興來此參會”這句話,我只記“我”(I)、“高興”(笑臉符號)和“會議”(⊙)的符號,然后用一個向右的箭頭表示“來”的意思。這句話要單獨占一行,每個名詞都用豎線間隔開來。這就是我劃分邏輯和意群的方式。又比如,“我出生在一個富裕人家,但我并不快樂”這句話,我可能要分兩行來記,頭一行記“我”、“富”(rich)、“家”(家的偏旁“寶蓋頭”)的符號,第二行記“b(but,表示轉(zhuǎn)折)”和“哭臉”,然后用短期記憶和邏輯串出整個句子。當然,筆記法見仁見智,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不一定按照我的習慣去做。

  符號化還是文字化。很多初學筆記者看到教材或資深譯員用各種符號來做記錄,心里羨慕得很,恨不得將一切都符號化、密碼化。有人甚至回家自己發(fā)明了上百個不同的符號,結果睡醒一覺什么都記不住。這就陷入了一種誤區(qū)。有經(jīng)驗的口譯員知道,每一場會議都會遇到不同內(nèi)容、專有詞匯等,這些不是一兩個符號能解決的。與其當時現(xiàn)場苦想符號,不如隨手用文字(中文或英文均可,只要自己能看懂)記下來并調(diào)動短期記憶和背景知識。我建議大家只記住30-50個常用符號就好,剩下的東西可以臨場隨意發(fā)揮,怎么順手怎么記,只要自己能看懂并翻譯出來,就是勝利。至于這些符號,后面我推薦教材時會介紹。

  筆記還是腦記。有些筆記法學了1-2個月、初步掌握要領的同學聽到音頻就興奮,恨不得像錄音機一樣“逐字記錄”,密密麻麻寫了一大堆,最后要么辨別不出自己寫的東西,要么沒有時間理清邏輯、思考表達方式。還有些人走向另一個極端,因為筆記法不熟,什么都用腦子記,有些專有詞匯、數(shù)字、長句或比較復雜的內(nèi)容,因為記憶負荷太大記不下來,同時也沒動筆,最后不知說什么好。其實腦記為主還是筆記為主沒有定論,但是腦記為主不代表不需動筆,筆記為主不代表“逐字記錄”。筆記法只是個輔助工具,幫助譯員回憶演講者所傳達的內(nèi)容,同時爭取利用這段時間差理清邏輯、找出譯法。如果為了記筆記而記筆記(note-taking for the sake of note-taking),那無異于本末倒置。一般而言,年輕翻譯、短期記憶力不強、筆記法較嫻熟、手頭較快的譯員比較傾向于筆記為主;年長譯員、短期記憶力很強、筆記法不太嫻熟或懶得多動筆的譯員比較傾向于腦記為主。但無論哪種譯員,在聽到數(shù)字、專有名詞或演講者“一二三”地羅列要點時,都會動筆記下來。

  關于專門教授口譯筆記法的書,我推薦武漢大學吳鐘明老師的《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(zhàn)指導》,紅色封皮,附帶音頻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是第二版了。里面有常用筆記符號,專有名詞縮寫,還有帶筆記法指點的單句、段落和篇章。我非常喜歡這本書,在教學時也用它做教材。現(xiàn)在市面上還有林超倫、朱彤等人的書,有些也配筆記法,大家可以參考。

  最后需要說明一點,口譯筆記法并不等于專業(yè)速記,它只是提示譯員完成現(xiàn)場口譯,具有很強的時效性(即某場口譯過后,這些符號可能馬上失去其作用和價值)。因此如果有人找學過口譯筆記法的你做專業(yè)速記,最好還是三思而后行。

用戶在線信息
當前查看此主題的會員: 1 人。其中注冊用戶 0 人,訪客 1 人。


譯境翻譯公司BBS|上海翻譯論壇|同聲傳譯交流論壇|自由譯員社區(qū)|外籍母語翻譯交流|尋找上海翻譯工作|兼職翻譯招聘|筆譯口譯項目發(fā)布| 上海翻譯資源| 小語種翻譯資源| 證件翻譯資源| 留學文書翻譯模板| 翻譯語料術語庫| CAT翻譯軟件|Trados技術交流 英語高級翻譯群 德語高級翻譯群 法語高級翻譯群 俄語高級翻譯交流群 日語高級翻譯交流 阿拉伯語高級翻譯群 翻譯公司網(wǎng)絡營銷合作